毛佩琦:从历史大格局观察屯堡文化
(相关资料图)
8月29日,屯堡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研讨会在安顺召开,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,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,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毛佩琦围绕《屯堡文化的国家价值》作主旨发言。
“只有把屯堡文化的外在物质形象和历史文化大环境联系起来,才可以发现根本。所以要从历史的大格局中去观察。”发言中,毛佩琦从历史大格局,梳理屯堡文化的历史脉络。
他介绍,明朝建国,平定西南,先后派汤和征云南,命顾成守贵州。贵州其地,原分属云南、四川、湖广,置都指挥使司以镇守。永乐十四年(1416)贵州设布政使司,建省,加强了对贵州地区的控制和管理。
各民族和睦相处是边疆巩固之必须,高度自治的土司制度,保留固有的行政管理模式,尊重地方民族的风俗信仰。适时而不冒进的改土归流,使地方得到发展。屯堡是卫所制度在贵州的延伸,卫所制度寓兵于农,屯堡人守护了地方,发展了经济。
屯堡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具体写照,贵州地区民族众多,屯堡人与各民族和睦相处,文化风俗各有特色,又互相包容,携手发展。
同时,屯堡人具有家国担当和奉献精神,军人奉命南征、奉命屯守,付出了巨大的牺牲。来自江苏,江西、浙江的军户,以及经济移民,远离故土,对贵州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屯堡人坚韧不拔,落地生根,给贵州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,耕种、养殖、纺织、冶铁,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。儒学在贵州得到传播发展,科举学校促进了教育的发展。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,在贵州流传和延续,建筑、服装、戏曲、语言等等,是宝贵的文化遗产,是供历史文化研究的活化石。
标签: